2014年3月28日 星期五

論公民抗命的道德正當性



從香港商議「佔領中環」、到最近台灣的「佔領立法院」,一再引發人們討論「公民抗命」的意義,而社會對於此行動的評價明顯相當兩極,讓我們暫時撇開政治立場,一同思考「公民抗命」本身是否合乎道德。

公民抗命(Civil Disobedience)是指公民認為特定的法律不合乎公義的原則或人民的基本權利時,拒絕遵守若干法律,並且願意為此承擔相關的法律責任或其他代價,以道德感召力喚起社會大眾的關注,是非暴力抗爭的一種策略。由於涉及法律責任,通常是公民已嘗試在法治框架內容許的方法表達反對不果後才採取的策略。


結果論與功利主義


公民抗命的反對者最常引用的理據是抗命者的違法行為可能對社會穩定產生不良的影響,以及造成經濟上的損失。值得留意的是,利益被損害的人並不一定是制定相關法例的政府官員,甚至是並不認同抗命者理念的其他社會公民,例如「佔領中環」造成的交通癱瘓可能導致職業司機或部份商戶的損失。要求無辜者承受抗命過程帶來的損失似乎於理不合,因此反對者認為公民抗命並不合乎道德。

以上論述的思維其實源自結果論(Consequentialism),也就是任何行為是否合乎道德完全取決於該行動所產生的結果而定。

若以此立論,要判斷抗命的道德正當性,好結果的定義便相當重要,我們可以參考從結果論引申推論的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中的「最多人的最大利益」(the greatest good with the greatest number)

從短期來看,在抗爭過程期間抗爭者的行為未能為社會帶來正面的利益,反而的確造成某些人的損失;但從長期來看,抗爭成功能令社會的法制更符合公義和平等的原則,那麼抗命為社會帶來的整體利益便明顯大於抗爭過程的短期損失。當然從另一角度看,如果政府暴力鎮壓而抗爭失敗導致更大的人命傷亡、甚至更封閉的社會制度,自然是痛苦大於利益。如此看來,從結果論出發去探討公民抗命本身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況且社會公義所帶來的利益難以用金錢或經濟去衡量,以此來肯定或否定「公民抗命」的道德正當性似乎並不可行。

而更重要的問題是,如果抗爭涉及到個人的基本權利,結果論和功利主義是否能夠客觀地反映事情的全部?由於功利主義只是以「最多人的最大利益」為依歸,那是否表示少數群體的基本權利、甚至生存權利,都可以因為「大多數人」的利益而犧牲?如果功利主義是唯一的道德標準,那麼歷史上所有侵略少數族裔的戰爭都是合乎道德的,因為「大多數人」的利益必然大於「少數人」的痛苦,那是不合理的。似乎在利益以外,我們還需要考慮個體的權利和自由,這引領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去探討「公民抗命」的問題。


絕對論與自由至上主義


與結果論相對的,就是絕對論(Catagoricalism)。這種思想提倡判斷一個行為道德價值在於其本質,也就是產生這個行為的動機,並不因為行為的結果或影響而改變。如果一個行為源自善意,它本身就有存在的價值。以此推論,「公民抗命」是否合乎道德似乎與抗爭的命題有關。問題是,那些抗爭的命題才具有道德價值?自由至上主義提出了認為個體應該有一些基本的權利,包括生命、自由和財產。這些權利是與生俱來的,並不是由法律和政權賦予的,它們在法律、政權和社會形成之前就理應存在。如果任何個體的基本權利受到威脅,即使公民抗命違反了法律,仍然合乎道德。

當然,反對公民抗命者會提出根據自由至上主義,個人享有自由以自身和財產去從事任何事情的前提是不影響他人的同等自由。社會的公民當然有自由進行抗命,但如果抗命侵犯了我的自由,不就是違反道德標準嗎?但要注意的是,如果社會作為一個假想契約的整體,已經侵犯了抗命者的基本權利在先,又怎指責求抗命者違反道德標準?

正正因為個體的基本權利並不是由法律賦予的,而是與生俱來的。即使在一個民主國家,社會的大多數透過民主的程序侵犯了少數人的基本權利,這只會構成「多數暴力」,並不符合公義。例如美國當年的蓄奴制,是憲法所允許的,但它侵犯了黑奴的基本權利,因此為了維護天賦人權而進行「公民抗命」是合乎道德的。


最近在香港爭論不絕的「佔領中環」,抗爭的命題是爭取真普選、爭取選舉中的提名權。很多人認為爭論的重點是如何解讀基本法的條文,其實如上文所記述,如果法律侵犯了個體的基本權利,本身就是不公義的。那麼真普選是否屬於個體的基本權利?而相關法律的制訂過程又是否合乎公義?這個命題涉及社會契約的形成,下次再討論。

2014年3月25日 星期二

從謾罵歌手看內地民眾思維(二)

上次討論的是一些內地民眾的思維想法,這篇文章希望探討的是另外兩種除大陸以外也普遍存在於香港或台灣的建制或親中人士的思維模式。

金權至上的思維

藝人開演唱會,觀眾買票欣賞,本來就是你情我願、一買一賣的交易。買方付出的是金錢、賣方付出的是勞力,買方和賣方是平等的,沒有一方比另一方更高級、身份更高貴。既然如此,為甚麼他們賺了內地人的錢,就不可以擁有自己的政治立場、發表自己的言論呢?這裡指的言論可不是什麼侮辱內地人的言論,而只是單純台灣藝人支持學生運動的言論。正如大家不會要求與你交易的生果商人、巴士司機、餐廳老板在統獨問題上與你立場一致,因為這是金錢與勞力的交易。要是大家不喜歡某藝人的言論或立場,選擇不聽他的演唱會、甚至批評他的立場,也是大家的自由。但你總不能說,他賺了內地人的錢、又不同意大部分內地人的某個立場,是件不道德的事,因為他賣的是音樂,不是賣立場。這個世界只有一種人你可以明正言順用錢買他的立場,那就是政客。

而一些內地人有這次謾罵歌手的反應,正是金權至上的思維作祟。錢在中國人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所謂「有錢使得鬼推磨」,他們認為付出金錢的一方比較高級,我用錢買你的勞力也好、貨品也好、服務也好,即使大家同意交易的價錢,交易雙方的關係不是平等的,是你有求於我,而我只是施捨金錢給你。

也看看香港的例子,自由行實施以來,久不久就有些內地人會說︰「沒有我們照顧,你們香港早就完蛋了。」聽了讓人不舒服,先別說旅遊業只佔香港GDP4.5%,退一百步來說,就算旅遊業真的是香港經濟的火車頭,很多香港人或台灣人最介意的其實是這種金權至上、瞧不起人的心態。誰都知道中國是經濟強國、內地有很多富人,中方的報章常常說香港人是因為接受不了被人趕過了而酸溜溜的,心理不是味兒,所以仇恨內地人;又說香港人怎樣感激中央的幫忙云云。如果內地人相信這種論調,就更加強化了他們的金主心態,不但無助解決兩岸三地的矛盾,無疑也是在火上加油。

最糟糕的是,香港的一些官員、建制或親中人士也有同樣的想法。特首的一句「未富先驕」,就暴露了這種金權至上的思維。這句話有兩個含義,第一是香港人現在不富有,因此要對富有的內地人卑躬屈膝;第二是如果香港人富有起來,就可以驕傲自恃、不看人臉色。這不是激化中港矛盾是什麼?兩種觀念都錯得要緊,其實無論有錢與否,都必須尊重別人,這道理小學生也懂。又因為金權至上,香港的官員和資本家常常以發展經濟為由,拆這裡填那裡、加大開放自由行、吸引內地資金來港,為要賺更多的錢,又要求香港人把內地人待如上賓、必躬必敬的,內地說一不敢說二,自貶身格。至於民主、自由和法治?都要服膺於金權之下。社會不公不義也不重要,只要經濟發展的步伐夠快就可以。這樣的思想,可怕嗎?
事實上,對於像我一樣的小市民,以前內地經濟不好時我沒有得意洋洋呼呼喝喝北上當個大爺,現在內地經濟好了我也沒有覺得很自卑生活過不了要出賣尊嚴當個小弟給人呼喝,日子都是這樣過。大部分港人渴望的,其實只是內地人尊重我們的文化。

狹隘的民族主義思維

今次事件的另一個觸發點,自然是兩地民眾把藝人對服貿議題的看法延伸至統獨議題的看法。這種延伸自然是不合理的,但既於之前的文章討論過,在此不贅。可是一旦觸碰到統獨議題,就會挑動到一些人的神經。一些內地人的評論是「你台灣只是我們一個省」、「國什麼國,台灣不是一個獨立國家」,而台灣人的回應是「台灣本來就是獨立的」,接著罵過沒完沒了。

何為民族?就是一個分享共同歷史、習俗和文化背景的群體。但想想看,台灣的青年人一出生就生活在一個文化、習俗、思想和價值觀都跟內地青年大相逕庭的地方,在他們的認知台灣跟內地一直都是兩個政體。但「你台灣只是我們一個省」這種論調,完成不考慮人家的獨特的文化背景,這種思維甚至不是平等的兩岸統一,而是表示我們內地是強大的、我們要接收你、我們要佔領你,把台灣貶成內地的附庸,叫人如何接受?

而對很多人來說,「中華民族」本身就不容易理解。大陸官方的意思是,「中華民族」由漢族和55個少數民族組成,包括了滿、蒙、回、藏等族;但中華人民共和國同時又宣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那我們到底怎樣理解「中華民族」?是一個民族還是多個民族?如果要說共同歷史,那很多少數民族根本不是炎黃子孫,甚至是侵略中國的外族。如果要說共同文化,很多漢人並不認為自己跟滿、蒙、回、藏等族有共同的文化。所以很多人心目中的「大中華民族」,其實是「大漢族主義」。他們口裡說種族融和,其實是種族歸順;口裡說說尊重差異,其實是唯我獨尊。所以他們不熱衷保存滿、蒙、回、藏、彊的傳統文化,只是用經濟發展的手腕試圖同化這些少數民族。說到底,就是漢族一統各族的主張,一種具侵略性的狹隘民族主義。

而為了彰顯這種於各族之間的超然性,他們必須確立正統,而中共政府的正統,便順理成章成為「中華民族」的正統。每次中共政府發表立場,不論對錯,都必然成為「中華民族」的立場,彷彿熱愛國家民族就必須跟從這些立場。他們把自己文化的凌駕於當地的文化,把當地的文化看成次文化,例如確立普通話的正統,把廣東話、台語打成方言;確立簡體字的正統,妖魔化繁體字等。上至意識形狀、政治立場,下至用字遣詞、日常習慣,都必須跟從內地的正統。而一些親中的港台人士也是如此,不論是政治議題、法治議題、人權議題還是民生議題,只要你的立場跟特區政府或中央政府不同,動輒便給你扣上「賣國賊」、「逢中必反」的帽子,似乎任何與國家權力意志不同的想法,都是「不愛國」的表現。愛國並不是對國家權力的絕對服從,而是深刻反省國家的問題,嘗試作出改變。

真正的民族大同,是尊重內地、台灣、香港以至各個少數民族的地區文化,保存其特色,而非以內地文化高於地區文化的姿態超然於各族,這才是中華民族意義上的統一,而非政權上的統一。因此,熱愛中華文化與統獨議題無關,兩岸三地同時存在的政治實體並不會阻止中華文化發揚光大,反而相得益彰。

2014年3月22日 星期六

從謾罵歌手看內地民眾思維(一)

近期的台灣佔領立法院事件中,有一件比較少人去留意的事情,就是內地民眾的強烈反應。台灣藝人紛紛留言支持學生,卻遭到內地網民的文革式的攻擊和謾罵,諸如「台灣歌手滾出中國」、「有種不要來中國賺錢」、「說到底你們只是個賣藝的」一類的話。如果有這種想法的,只是才大氣粗的暴發戶、打算透過「服貿」獲利的資本家、又或是打算用「服貿」進行統戰的中央官員,都不難理解。問題是謾罵台灣藝人的只是一般內地民眾,不少還是80後、90後的年輕人,有些甚至原本是某藝人多年的忠實歌迷,怎麼突然說變臉就變臉、判若兩人呢?
二元對立的思維

從理性的角度分析,如本人「台灣服貿是自由貿易主義新戰線」一文所分析,台灣服貿問題不能簡化為中國人與台灣人的對立,而是資本家與勞動者的對立,這些人怎麼就把這件事看成是民族尊嚴的問題呢?不從科學理性的角度分析別人反對的因由,反而訴諸於情緒化的二元對立、非黑即白的民粹主義,是相當危險的想法。而訴諸於情緒最可怕的地方是完全沒有理性討論的空間,不論理性的人如何提出理據,都只會換來「賣國賊滾出中國」一類的情緒化回應。很多時這種民粹二元對立只有「中國的」和「非中國的」、又或「中國人」和「非中國人」。中國與台灣簽訂貿易協議,自然是中國政府也同意的主張,你反對中國政府的主張,就是反對中國的東西,就是反對中國人,就是反對我。

當民眾只有這種二元對立的思維時,他們發現原來自己崇拜多年的偶像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竟然跟自己不一樣時,為了鞏固自己的信仰體系,他們只好把藝人放在二元思維中的對立面,狠以批評。

事實上,這種「二元對立」並不罕見,每次台灣或香港發生任何的爭議,例如「單程證問題」、「普選問題」、「自由行問題」等問題都會被內地民眾解讀為「民族尊嚴」、「國家統一」的問題。明明「單程證問題」是人口政策的爭議、「普選問題」是政治制度的爭議、「自由行問題」是社會資源分配的爭議,而愛國與否,根本不是問題的核心。

值得留意的是,這種欠缺理性思維的現象不只出現在教育程度較低的上一代,也出現在理論上受過高等教育的新生代,這些謾罵的80後、90後年輕人應該有不少上過大學,可能還有有碩士博士的頭銜,可見中共的教育模式是如何著重意識形態的灌輸,而不是邏輯理性的思辯;目的在於強化中共的統治,而不是個人思維的發展。以這種以群眾批鬥群眾的手法消除異己,自是當權者的最愛。
陰謀論與二戰思維

有人認為「佔領立法院」是「台獨勢力勾結外國勢力」所策動的「破壞兩岸關係」的事件,這種論調在內地人很流行。事實上,以上的解釋可以應用於任何政府與市民的爭議,試把「佔領立法院」換成「反國教運動」,把「台獨」換成「港獨」,就變成「反國教運動」是「港獨勢力勾結外國勢力」所策動的「分裂國家活動」。

內地朋友很喜歡這種陰謀論,一旦你在討論政治時使用這種論調,他們會認為你很有智慧,很了解「大形勢」、「看破」了「美帝」的陰謀。這種50年前二戰時「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的想法,竟一直流行至今。而事實上提出這種論調不需任何佐證,把幾件事情左拼右揍就可以立論,例如「沒有綠營的協助,學生怎會有這樣的動員能力?」、又或「物資補給源源不絕,沒有外國勢力,錢從何來」一類放諸四海皆準的論調,就當成是很理性、很有邏輯的思考。事實上,這種充其量只是猜想,沒有事實憑據,一點都不科學,因此我也稱之為偽邏輯思維。但正是這種思維,讓他們把一切反對政府的行動當成是外國的侵略、是分裂國家,而留言支持的藝人也是賣國賊了。

 以上的兩點皆為內地民眾獨有的思維,而還有兩種思想卻是大陸、台灣、香港的建制陣營、親政府人士、甚至一般普羅大眾都被毒害的思想,留待下次再談。

2014年3月21日 星期五

台灣服貿是自由貿易主義新戰線



台灣的佔領立法院事件中,有人看是藍綠之爭、有人看是累積的民怨爆發、有人看是大陸殖民統戰策略,這些肯定是事件的原因之一,但很少人聚焦在與「服貿」本身最有直接關係的「自由貿易主義」議題上。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為世界帶來苦難的是殖民主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人類文明的挑戰來自共產主義;而在二十一世紀,人類文明最大的敵人,其實是全球化與自由貿易主義。

南美洲為例,美國在近半個世紀以來,一直以威迫利誘的方式,與南美洲各國簽訂各種「自由貿易協議」,內容大同小異,都是以「互相開放市場」、「刺激經濟發展」作為糖衣包裝的毒藥。假如沒有量身制定的平衡法制,兩個經濟實力懸殊的實體簽訂的任何自由貿易協議,利益必然歸於經濟實力強大的國家。美國的企業以龐大的資本進入南美洲,本土雜貨店被外資超市取代、個體經營的餐館被連鎖餐廳取代,一下子就把南美各國的中小企業徹底摧毀。然後由於開放了市場,美國政府以農業補貼的方式以極低的價錢大量把農作物傾銷到南美各國,當地農民無法與之抗衡,於是本來是當地經濟原動力的農業被摧毀,被迫放棄務農的居民由於欠缺其他謀生技能,唯有到工廠從事低技術工作,接受低廉的工資,造就了血汗工廠。更嚴重的是天然資源被予取予求,資油公司以極低的價錢賺買原油,進行提煉後以高價倒賣給當地人。這還未計算傳統文化被摧毀的損失。

結果數據上南美小國的GDP似乎因為「自由貿易協議」而有所提升,但其實只是肥了政客和外資企業的商人,人民並不能從中得益。而所謂提供大量的就業職位,只是工廠技工一類低技術工作,根本沒法改善生活。美國就是這樣實質上「侵略」了南美各國,資本家成了「支配者」,人民成了「奴隸」。

這樣的故事似曾相識,因為中國政府正正以同樣的方法對待其週邊地區,例如雲南、新疆和西藏、以及其他亞洲小國,不但摧毀了當地經濟,也摧毀了當地的傳統文化,就如時有所聞為了開放旅遊區而強行遷拆古鎮歷史建築、為了開發工廠而廢棄農田等等,摧毀了當地人的生活,從而導致了新疆的恐怖主義、或其他國家的排華情緒。

而大陸與香港簽訂CEPA後所帶來的問題,香港人自然也感同身受,龐大的資金拉高了租金,街坊小店統統讓路予大型企業,為了迎合內地旅客而造成產業單一化,偏重金融和旅遊,隨著大量移民湧入造成人口問題、學位問題、醫療問題、交通問題等等,而文化、藝術、保育等則不被重視,沒有發展空間。跟其他「自由貿易協議」一樣,CEPA只是肥了政客和外資企業的商人,人民並不能從中得益。這就是一些高喊「沒有我們來香港消費,你們早就完蛋了」的人欠缺智慧理解的事情,因為不論他們買多少個LV、掃多少藥材首飾、住多豪華的酒店、點多昂貴的菜,賺的都只是資本家,與廣大市民無關,滴漏效應並不存在。

如今無能的國民黨政府為了挽救經濟,打算強行通過ECFA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正是把台灣推入萬劫不復之地。撇開一般民眾不說,難道國民黨政府看不出服貿是大陸統戰的策略嗎?當然看得出,但如果主事者沒能從協議中撈到一大筆利益,他們有什麼誘因去支持這件事?正正因為台灣本土互相勾結的政客和資本家也能從交易中鞏固其「支配者」的地位,也能為其壟式的企業帶來更龐大的利益,才會對這次明目張膽的統戰俯首稱臣。因此,學生們絕不是服貿支持者口中的「恐共」,現今的中共哪有半點共產主義的味道?跟美國一樣,中國奉行的是極端的資本主義,是資本家支配勞動者的自由貿易主義,再加上一黨專政的混合身體。因此,「服貿」不只是大陸和台灣的統獨問題,也是全球抗衡日益壯大的「自由貿易主義」的新戰線。